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1-15 12:39:47
1979年底,在一场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邓小平等人就国家经济应该如何建设和发展等问题讨论得不可开交。
所有人都对这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做出了谨慎的发言,作为中央副主席的汪东兴自然也是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倾听众人讨论时他时而满面愁容,时而欣慰点头。
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他清清嗓子,就经济建设作了简短的发言,然后停顿片刻,紧接着说了一句:“我决定辞职……”
一时间举座哗然,汪东兴可是中央的老同志了,跟在毛主席身边多年,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为什么忽然之间就要辞职了呢?
众人都对汪东兴提出的辞职申请表示惋惜,并极力劝导他应该继续留在中央工作。可是汪东兴似乎心意已决,于1980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正式辞去了自己所有的职务。
中央“失去”一员大将,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惋惜,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中央主席华国锋也跟着辞去了自己的职务,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疑惑,汪东兴辞任后华国锋为什么也跟着辞职了呢?
一直到华国锋晚年说出一番话,才揭开了他们接连辞任的真相。那么华国锋究竟说了什么呢?
华国锋,毛主席亲手培养的“接班人”
华国锋和汪东兴可以说是同一时期跟在毛主席身边,同样得到毛主席信任的人。
华国锋原名苏铸,出生于1921年,比汪东兴还要小几岁。1938年,他取“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之意,为自己改名为华国锋。
亲眼见到日军的铁蹄踏遍中华民族的各处土地,血气方刚的华国锋毫不犹豫就加入了抗日的队伍,并接受组织的委派,回到自己的老家展开工作。
他先后担任交城县、阳曲县的县委书记,在老家工作过程中,华国锋一边担负着发动群众的工作,一边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抗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40年,交城县各界人士成立成抗日救国团体联合会,由华国锋担任主任,后来在华国锋的号召下,交城县又先后成立了工救会、农救会等抗日团体。
在抗战之余,华国锋还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报纸通讯上,为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他发动广大群众以及党员们多关心自己的报纸,协助做好党报,完成好党的政治思想宣传。
华国锋不仅抓一方面的工作,在选稿上还注重生产生活和卫生文教方面的工作。除了对民众们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外,他会详细地叙述交东地区的军火自给运动,并给民众们宣传相应的卫生知识。
华国锋不仅自己撰写文章,同时也会积极发动广大读过书的战士和群众们一起加入到宣传的行列。在他的带领下,交城县的抗日活动一直都进行得十分活跃。
也正是因为华国锋做事认真踏实的态度,他才在后来得到毛主席的赏识,并成功通过自己的能力,进入中央工作。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到达湖南,华国锋也就被调到了湖南工作,被任命为湖南省湘阴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华国锋做事踏实,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也被华国锋治理的井井有条。
三年后,年仅31岁的华国锋成为湖南省湘潭县的县委书记,这也成为华国锋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毛主席的家乡韶山曾经隶属于湘潭,1955年毛主席在重返长沙的时候,看到家乡的发展建设都蒸蒸日上,这让他十分高兴。
而华国锋第一次见毛主席的时候,心中也是十分紧张,可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次见面,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国锋有一个习惯,就是十分节俭,当时他见毛主席的时候,穿了一身洗的褪色的土布衣裳,再加上忠厚朴实的面相和优秀的工作能力,第一次见面之后,毛主席就将华国锋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同年10月,华国锋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前往首都北京参加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这让众人都感到十分吃惊,要知道华国锋当时并不在中央工作,能得到毛主席亲自邀请,足见毛主席对他的欣赏。
在会议上毛主席再次接见了华国锋,席间两人相谈甚欢,华国锋感叹于毛主席的博学多识和宏远的目光,毛主席对这个年轻人也愈发欣赏。
1969年,华国锋成为中央委员后,正式从湖南调到中央工作。毛主席也开始逐渐对华国锋委以重任,重点培养。
1975年,华国锋开始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行报告工作,逐步接手已经病重的周总理手中的事务,在他的协调下,中央的事务几乎鲜少出现差错。
周总理离世后,华国锋开始担任代总理,逐渐走上了政治中心。成为代总理之初,华国锋秉承自己一贯谦虚的精神,做事小心翼翼,对于毛主席安排下来的事务都不遗余力地执行,得到了毛主席的进一步肯定,
病重之际,为了支持华国锋的工作,毛主席颤颤巍巍地给他写下几句话:一、慢慢来,不招(着)急;二、“你办事,我放心”。
有了毛主席的安慰,华国锋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并且在叶剑英和汪东兴等人的协助下,逐渐恢复了中央的正常工作。
唐山大地震期间,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华国锋还不畏艰险,亲自赶赴灾区,为流离失所的民众们带去了希望。
接连辞职后,华国锋晚年一番话揭开真相
毛主席离世后,华国锋就成为了新一代的中央领导人,带领国家和社会各界走向长治久安,并将工作重心都放在发展经济上。汪东兴悲痛之余也开始尽心尽力地辅佐华国锋在中央展开工作。
汪东兴可以说是毛主席生前十分信任的人之一,他于1916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一个普通的贫苦家庭,1929年参加革命,1932年才加入共产党。
相比于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元老而言,汪东兴可以说是十分年轻,作为一名从小就在红军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干部,汪东兴对党和组织都是有着极高的忠诚度的。
而正是因为这份忠诚和极高的军事素养,在转战陕北过程中,毛主席才注意到这个做事细心可靠的小伙,将他调到了中央工作,全面负责中南海的警卫工作以及毛主席的出行安全。
随着汪东兴工作经验越来越多,处理事务也更加细心娴熟因此深得毛主席赏识。中共九大上,汪东兴成为中央委员,在中央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汪东兴的支持,华国锋在稳定中央以及发展建设国家方面更加得心应手,华国锋不禁连连感慨:“主席果然慧眼识珠,没有看错人!”
两人任职期间,工作上合作得越来越默契,可是在后来平反冤假错案的时候,他们之间开始出现了一些分歧,汪东兴对于华国锋处理的一些案子也总是表现的颇有微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汪东兴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便在1979年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辞职。
尽管当时有人对他辞职这件事持不赞同的态度,可是汪东兴却表示:“这都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应该把机会留给更多的年轻人,我还是辞职比较好。”
一时间,整个会场都是一片哗然,汪东兴可是党内的老同志了,跟在毛主席身边多年,如今为了国家的发展甘愿退居幕后,这是老革命家对于国家的忠诚。
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在汪东兴辞任不久之后,华国锋也提出要辞去自己的职务。
1980年9月,在中央的会议上,华国锋正式辞去了总理职务,开始将越来越多的工作移交给别人。一年后,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又再次提出,要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等职务。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不解,汪东兴刚刚辞任,为什么中央主席也要跟着一起辞职?
对于这些问题,华国锋晚年的时候给出了答案:“时代不停地在变化,在发展,有人比我更适合在那个位置上工作,在他们的领导下,党和国家都会发展的都要更好一些。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应该时刻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服从组织的安排。”
华国锋为了国家发展淡泊名利的精神令人动容,这也是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国家的发展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
远离政治,华国锋生活简朴
华国锋辞职后,就逐渐淡出了政治中心,在家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老年生活。
他晚年的生活还是和之前一样十分简朴,所有的衬衣、外套和裤子都已经洗的褪色,冬天的大棉袄也是很多年都没有换过。
有时候衣服脏了,他为了不麻烦工作人员,都会自己偷偷藏起来,然后等妻子回来之后,偷偷交给妻子清洗。
辞职之后,没有了繁重的工作,华国锋夫妇的作息也是十分规律,一般华国锋夫人的起床时间都要早一些,早上五六点就开始在菜园里忙活起来。华国锋一般都是在七点准时起床,然后在吃完早饭后,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读书看报。
他看的报纸也大多都是时事政治类的,经济报、政事类的,只要是有关国计民生的他全部都要带着眼睛一字一字地读一遍,偶尔还会对某一件事发表一些看法。即便已经不在中央工作,华老对于国计民生还是十分关心的。
饮食习惯上他也还是和从前一样,十分简单,给他做法的谢师傅回忆起给华国锋做饭时说道:“给华老做饭很简单,他喜欢吃的东西就那几样,从来没有变过。而且大多数是在家里面自己种的,就算有时候做的饭不怎么合口,他也从来没有抱怨,只是少吃点。从来没有不吃。”
每次吃完饭之后,华国锋就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在自家的小院中缓缓地散会儿步,每次时间基本上都是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
华国锋不仅在自己生活上十分简朴,还十分关心各地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说道:“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比什么都好。”
有一次,华国锋的侄女苏凤仙来看他,屋子里没有开灯,十分昏暗,苏凤仙将带来的东西放在地上,随口问道:“叔叔,怎么不开灯呀?”
华国锋回她:“现在国家的能源紧张啊,我们时刻注意节俭。”
这件事一直被苏凤仙记在心里,后来她还拿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学习华老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浪费国家的一分一毫。
除此之外,在毛主席离世之后,华国锋每年在毛主席忌日亲自前往毛主席纪念堂进行祭拜,并恭恭敬敬地鞠上三躬,对他来说,这是他唯一能纪念毛主席的方式。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有关毛主席的会议和活动,为自己敬爱的毛主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后来在他走不动路时,有人劝他不用去纪念堂祭拜毛主席,可是华国锋还是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到纪念堂为毛主席鞠上三躬。
中国申奥成功之后,华国锋也一直非常关注北京奥运会的情况,还想亲自到现场观看,可遗憾的是,他因为旧疾复发住进了医院,于2008年8月20日不幸离世,终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