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1-09 14:02:01
立冬之际,全国疫情再起,广州日新增本土确诊近2000人,在全国一直表现优秀的重庆也面临大考。11月7日(昨天),重庆新增本土确诊89例、无症状感染者192例,看似不多,但已经是自疫情以来重庆最为艰难的局面。
官方消息称,重庆本轮疫情主要来自三条传播链:歌舞厅、服装店和三峡广场。其中,歌舞厅最为引人注目,据说涉及传播路径的都是跳“砂舞”的舞厅。“砂舞”也顷刻传遍重庆城。
20余年前,笔者在成都工作,那时,“砂舞”便在成都非常流行。低端一些的就在立交桥等相对偏僻的露天场所,高端一点的则在室内,收费肯定有差异。
笔者不明所以,问过成都本地同事,他说:砂舞就是可以随意在对方身上(当然指女性)去“砂”(摩擦)的“舞”。其实,“舞”就是一个幌子,“砂”才是核心。那时,在成都极其火爆。
关于砂舞的起因,据说是上世纪90年代成都砂轮厂工人迎来了一波下岗潮,不少女性为了生活只能选择下海委身当舞女,靠砂舞来赚钱维持生活。
不过,还有一种更具体、“专业”的说法:砂舞也叫“沙沙舞”,诞生于1988年,发源于成都,意指身体相互摩擦。由于双方跳舞时站着不动,像地上打的桩一样,也有人形象地称为“桩桩舞”,又叫洞洞舞,承载了成都70后、80后的回忆。
不管是哪种说法,起源于成都是确定的,而非因为成了重庆的舆论热点就认为起源于重庆。砂舞不仅迅速在成都流行开来,还火红到了重庆、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最终横扫大江南北。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笔者还真不知道这一“舞”历经二十余年还不衰——这样的“行业”实在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不外乎“刺激”“丰俭由人”“随意更换对象”……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在重庆有一家知名的歌舞厅,位于观音桥建新东路环道的“天涯歌舞厅”应该就属此“业务范畴”。
相比于KTV、酒吧、夜店等场所,砂舞厅似乎是个更“平等”的地方。
首先,“砂女郎”和“砂客”是平等的。无论男女,进入舞厅都需要买票。
其次,顾客和顾客之间是平等的。
无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刚成年的毛头小伙,只要你手里有10块钱,砂女郎都会一视同仁。
如今对年轻人来说,这种简陋的舞厅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但对寻求刺激的大爷大妈们来说,它依然是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疫情之下,还是安全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