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0-31 16:21:02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能源行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势必要注重技术创新的支撑,因此,“双碳”目标下能源科技创新势在必行当前, 并且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
9月3日,在2022能源产业创新发展与品牌建设大会暨首届能源产业创新博览会上,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也对能源科技创新展开了探讨和主旨演讲,他表示,当前,以能源科学技术为重要驱动力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型能源技术加速迭代,各类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正在推动能源由资源主导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同时,保安全和促转型的历史责任对能源产业做优做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国家层面也在推动科技支撑能源转型行动,上个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多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技术,包括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
能源由资源主导向技术创新主导转变
向海平介绍,在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共同驱动下,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十分活跃,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百万千瓦水能发电机组投产发电,亚洲最大的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氢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对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在会上,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使能源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和低碳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需培育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加强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布局,推动现有业态和模式以及技术产品的创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2021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5.5%,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规模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稳居全球首位。
“总体看,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广阔,对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向海平说。
《实施方案》也提出,到2030年,大幅提升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化石能源有序替代,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
积极稳妥有序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在向海平看来,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能源是主战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也是能源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必然面临一系列需要重新认识、深入研究、创造解决的未知难题,这是能源行业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必须牢牢扛起的重要历史责任。
他指出,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有序地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统筹能源安全和转型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能源发展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把握降碳节奏,保障能源供应,确保安全降碳。
其次要做优做强能源产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能源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推进,助力我国能源科技实现从跟跑为主向并跑、领跑的转变,也极大丰富了能源产业的品种和来源,提升了能源服务的品质和内涵,培育壮大了能源产业,使得全社会对于能源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感更有保障,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饱满。
“面向未来,增强能源安全支撑保障能力,提升能源产品服务质量,都需要进一步做优做强能源产业,要积极打造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体系,健全能源转型市场化机制,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向海平说。
最后,他还强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源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响当当的品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走深走实,越来越多的中国能源企业品牌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国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能源行业要持续加强中国能源品牌建设,打造形成与我国建设能源强国战略相适应的国际影响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