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8-26 10:15:00
时隔大半年时间,“空壳”基金公司——国开泰富基金“易主”终于敲定。
近日,证监会核准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国开泰富基金第一大股东将易主,国开证券在发起设立国开泰富基金8年多后,正式退出股东名单。
事实上,自去年7月旗下唯一一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基金清盘后,国开泰富旗下就已无公募基金,也没有基金经理,业务几乎处于停摆状态,这次股权变更能否让国开泰富基金重新焕发生机,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国开泰富基金
股权变更正式获批
近日,证监会网站挂出《关于核准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核准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国管”)。
证监会表示,国开泰富基金及各股东应当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底,国开证券就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拟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的股权,转让标的对应评估值为3.7亿元,转让价格约为3.74亿元,与评估价格基本持平。
同年11月29日,国开泰富基金正式向证监会递交变更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申请,该申请在今年4月迎来监管反馈,2个多月后,该申请正式获批。
据公开资料介绍,北京国管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是以国有资本运营和股权管理为重点,以国有资本证券化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属重点骨干企业。
随着股权转让正式获批,曾为第一大股东的国开证券也不再持有国开泰富基金任何股权。
错失权益市场机遇
债券投资踩雷
国开泰富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16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为3.6亿元,其中国开证券出资比例为66.7%,国泰证券投资信托出资比例为33.3%。
从过去8年多历史来看,国开泰富基金发展并不顺利,早在“易主”之前,国开泰富基金旗下全部基金就已陆续清盘,公募基金业务停滞大半年。
2013年12月,国开泰富基金成立了旗下首只基金——国开泰富岁月鎏金定开信用债基金,2015年年初才成立第二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基金,2016年年底问世的国开泰富开泰基金尽管是一只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也是以债券为主、权益增强的绝对收益作为操作目标,直到2017年7月,才发行成立旗下首只权益基金——国开泰富开航。可以说,在其他基金公司2014-2015年牛市积极做大权益基金规模时,国开泰富基金几乎错过了这轮行情。
在主打的固收业务上,国开泰富在2018年5月踩雷丹东港债券事件曝光,此次踩雷也让公司从投研到高管经历了一波“换血”,总经理李鑫、督察长肖强、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洪宴相继离职。
2018年12月发行国开泰富睿富债券基金之后,国开泰富就再也没有新基金问世。2018年6月起,国开泰富旗下5只公募基金开始陆续清盘,随着去年7月国开泰富货币基金清盘,国开泰富已无正在运作的公募产品。
管理规模偏小,盈利状况自然不佳,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国开泰富基金资产总计约3.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3.36万元,净利润亏损793.04万元。
经营失败的公司
未来将实现市场化退出
日前《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出台,增设专章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新规指出,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
有基金公司认为,新规增设专章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是在保护持有人利益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明确机构市场化退出的机制流程和各方职责。这对公募行业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构建了制度流程保障。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管理人办法》中明确了市场化退出路径,体现了进退有序、扶优限劣的目标。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势必会出现竞争失败者,从法规上来说,应该为这些机构明确退出路径,对风险处置事宜进行规范以达到维护投资者权益以及完善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机制的目的。
还有业内人士称,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对于部分长期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的小基金公司来说,处境可能将会更加艰难。但拥有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当前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主体多元化、行业竞争白热化,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是行业迈入成熟阶段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