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8-25 18:33:16
沈阳房产抵押贷款 http://www.sz100zs.com/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时、分、秒》。每当教学一到这一部分时,就如梗在喉。教材和教参上的时间单位,让我十分难受。
1、我们对时间的表述应该是这样的,比如,我从家到学校用了1小时,1小时=60分,对吧。
2、但是现在的教材是:我从家到学校用了1时,1时=60分。
你发现区别了吗?现在的人教教材,把经过的时间单位由原来的“小时”,改成了“时”,虽然只有一定之差,但是却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混乱。
实际上,我们表示几点钟的时候,我们用“时”做单位,比如8时,21时;我们表示经过的时间用“小时”做单位,比如汽车行驶了2小时,而不能说汽车行驶了2时。
但是人教三年级教材里把小时这个单位换成了时。我认为这是知识性的错误,我们来看一下小时的由来,"小时"的由来:
中国古代用"铜壶滴漏"的方法来计时,将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西方钟表的两个钟点。当钟表由西方传入中国后,人们把中国的一个时辰叫"大时",而把西方的新时间一个钟点叫"小时"。事实上,中国古代也有类似于今天"小时"的概念。如,《明史-志第七-历一》记载:"盖太阳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为一小时。"360÷15=24,可见,此处的"小时"基本等价于我们今天的这个时间概念。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逐渐消失,而"小时"一直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成立以前,采用十二地支计时,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时,将一天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元记年、月、日、时,同时又保留中国的阴历,公元记时,把一天分成24个时辰,比传统的十二个时辰小一倍,故称之为小时。
我们再看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中是这样写的:
它这里也用了小时作单位。到网上查一下,经过的时间都是用小时作单位。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