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去产能定调尾声 乐观预期回归 关注后续供应和成本端博弈影响

2022-08-09 14:26:02

厦门装修公司排名 https://www.yzmvip.com

  一、能繁母猪、生猪存栏与产能去化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止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77.3万头,3月底为4185万头,环比下降了0.2%,较前一个月下降了1.9%,较2021年6月高点4563万头累计环比下降了8.5%。根据国家给出能繁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计算,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2%,整体已经回归到了合理区间,但还是超出2%保有量。

  从其他数据渠道来看,我的农产品网样本显示,4月能繁母猪环比下滑了0.97%,较前一个月是下降了1.41%,较2021年6月高点累计环比降幅为14.7%。涌溢咨询的样本显示,4月能繁母猪存栏下滑0.13%,较前一月降幅1.23%,较2021年5月能繁绝对高点累计环比下滑14.7%,但涌溢部分数据也显示规模企业环比有3.8%的增幅,代表规模企业和散户之间有一定的分化。从三个不同数据统计口径来看,三方咨询的数据从去年高点至今降幅都为14.7%,而官方的数据则相对保守,仅仅给出8.5%的降幅。

  关于生猪存栏,统计局数据一季度末生猪存栏为42253万头,上年四季度末为44922万头,环比降幅为6%,同比增幅1.6%。按照正常养殖到出栏为6个月周期,这意味着未来6个月内出栏压力将有所减缓。

  本轮去化趋势从去年延续至今,但近期3-4月已有所放缓。近期官方释放的信息表示2021年6月存栏为峰值,这个角度来看去化已有将近10-11个月,官方表态已到了去化的尾声,导致部分潜伏的多头资金在5月17日撤离,当日主力合约09持仓量下降了3686手,从最高价的19915元跌至最低位的18780元,跌幅达到1135元/吨,相当于跌去0.5675元/斤,下跌也主要是资金对去产能的乐观预期减弱,而官方给出的信息和资金前期乐观预期并未形成一致。

  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价格的涨幅是由于去产能影响,而价格的涨幅超过乐观预期的估值也会压制去产能的速率,养殖户经过长时间亏损,能在价格合适盈亏恢复后平仓离场的养殖户可能并不多,更多是想在下一轮猪周期来临前做足准备,因此从盘面点位看,09主力最低点是在3月17日的16080元,配合能繁和生猪存栏环比放缓也是在3-4月期间开始,资金开始对市场底部逐步形成阶段性共识,4月18日生猪主力价格就在部分局部因素助推下,持续走出乐观预期。

  二、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从期现货价格看,猪价均处于超预期反弹,尤其在当下消费与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现阶段生猪价格仍未达到行业的平均成本,但是猪价相比于3月份的底部已有超过20%反弹。但因为今年5月份的出栏,理论上对应去年6-7月份的产能。2021年6月存栏从高点开始下滑,下滑幅度偏小。从供需角度看,并不足以支撑生猪价格大幅度的反弹。

  根据数据显示,3月出栏比4月高,比春节前1月和去年12月高,因此3月是上市公司育肥猪出栏量最高的一个月,变相说明部分生猪出栏被提前,导致3月价格短期出现低点。上市公司后续供应看数据呈下降态势。部分北方上市公司,5月份育肥猪的出栏减量幅度偏大,育肥猪也有将近10%减量。

  能繁母猪实际去化比官方数据预期有提前,部分头部企业去年二季度开始能繁母猪去化开始,甚至部分一季度已有去化痕迹。去年三季度由于猪价偏低,生产效率有影响。另外,能繁母猪去化在三季度的幅度预估偏高,统计局数据给出四季度去化比三季度高,实际情况三季度的去化幅度仍旧高位,四季度猪价已经出现一定涨幅。综合因素影响,可能对应今年三季度的供应。

  目前生猪价格,南北方价差明显,尤其是东北、山东与南方相比。但仔猪价格,南、北其实除了广东和海南特殊省份外,南北价差偏小。春节之后,上市公司停止外售仔猪,不少企业还大量的外购仔猪,反映出市场对下半年的猪价比较乐观之外,也反映了冬季有疫情受损情况发生。

  从出栏均重看,春节后有快速的下降,但近期又有所回暖。现阶段猪价仍然在边际增重成本之下,并且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标肥价差会越来越大,因此夏季理论上不适合压栏。目前部分压栏预计主要是赌月底端午的行情,还有新冠疫情解封衍生的消费增长,属于短期行为。

  从后备母猪看,现阶段采购二元后备比较活跃,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跨省采购不顺,会导致部分养殖户选择育肥猪留种,会造成短期供应减少。在资金方面,前两年撤退及时的养殖场,经营节奏把握好,资金充足的养殖户,在整个行业占比不会高。随着有实力补充的养殖户在近期开始补充后备母猪,后面如果猪价继续上涨,整个行业补栏的积极性会有所提升,但是补栏能力或产能提升能力整体有限。

  目前信贷环境要求不能对养猪企业抽贷、停贷、短贷,但是在亏损环境中,或刚盈利环境中,对负债率偏高的养殖企业,指望金融机构继续大幅度的提供资金,可能性不大。所以从资金的角度来讲,是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短期内产能大幅度的增长。

  从成本来看,周期下行阶段,成本对价格支撑作用是非常弱的。在周期上行阶段,成本的上升比较容易传导到终端价格上,但是当整个周期下行、供应过剩的时候,各个环节成本的传导会不畅,每个环节都压缩利润,甚至承担亏损。往后的周期上行阶段,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能顺畅的传导到终端猪价。2017年行业平均成本12.5元/公斤,牧原成本11.7元/公斤,温氏成本12元/公斤,正邦成本12.5元/公斤,与行业平均成本基本持平。现阶段上市公司成本,牧原成本15~16元/公斤,新希望将近19元/公斤,正邦、天邦接近20元/公斤。2021年上市公司高成本,主要是有大量外购高价的种猪和仔猪。现阶段上市公司无高价外购的需求,其次高价外购母猪经过去年多次摊销,目前已经摊销到合理价格。头部公司的成本偏高,说明行业平均成本也已经提高。在周期上行阶段,成本对价格的传导通畅,下半年猪价受成本支撑的力度会更强。

  三、养殖利润、情绪以及周期拐点

  在猪粮比价方面,由于这一波生猪价格的反弹,养殖利润被一定程度的修复,不管是从盈利图还是猪粮比价角度来看都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之前猪粮比价的下跌在5:1以下国家推出了多轮次的刺激政策,包括冻肉收储,现阶段猪粮比价已经回到了5-6:1区间,属于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内,国家后续仍旧会做持续性冻肉收储去稳定市场情绪。

  近期养殖利润给出比较乐观的形势,外购仔猪盈利回到-100~0区间内,仔猪价格从4月初开始一直也在持续走高来到了31.61元/公斤的位置,是涨幅最大的一个细分。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生猪养殖行业历年来并不是一个利润非常高的行业,在历次猪周期中,一般利润的峰值都在600元/头左右就会回归,上一轮猪周期的峰值3000元/头利润再发生的概率难度非常之高,因此可以从这个利润走势结合官方去产能的尾部言论以及市场普遍的乐观预期,综合信息的表明新一轮猪周期将近来临,后续整体行业应该走利润修复阶段。其实从发改委近期发表的对大宗商品稳价信息来看,国内大宗物资在偏高的估值中枢情况下,再度上涨空间会受到一定政策的影响,而且猪周期涉及的产业从业人员以及宏观影响因素覆盖面也偏广,在周期回归过程中国家的收储动作都是阶段性稳步对利润修复的过程。尽管下半年供给面仍旧维持一个高供应的态势,但在通胀影响下,物价指数的上抬或是通胀影响权重的上升,后续成本端支撑、利润修复和高供应高存栏之间的博弈,更多会对猪周期价格波动平滑做出一定贡献。

(文章来源:中原期货)

文章来源:中原期货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淄博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综艺娱乐、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生活百科、国际资讯、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淄博信息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